第(3/3)页 “先前半个月你去军营了不知道状况,应天以及周围几个省已经有两个多月没下雨了,土地干旱,已经影响到了庄稼的收成,再这样下去,恐怕今年又要成灾年了。” “大明立国未久,前两年都是多灾多难,百姓极需一个丰年来巩固天下,今年上半年势头原本挺好,没想到过了年中,天公又不作美了。” “要是再歉收,不光税收不上来,老百姓过冬也难捱,形势就差了。” 朱橘微微一怔。 “闹干旱?那要怎么做?” 他摊手道, “老天不作美,那我们也没办法逼他下雨吧?” 这个时候,也没有人工降雨一说的!就算是要人工降雨,那也是得有一定气象条件才行的。 “不能逼,但可以求。” 朱元璋站起身来,背着手道, “历朝历代,遭逢干旱,帝王多去祈雨,以诚心感动上苍。” “有的灵验,有的不灵验,多数道士方士的解释是——与诚心有关。” “若一心赤诚,自然能祈雨成功,天降甘霖,若不诚心正意,则干旱更重,甚至会有更大的惩罚!” “这一套,已然深入人心,为臣民所信服,所以……已经有不少大臣上疏,请求咱到郊外设坛祈雨了。” 朱橘挠了挠头。 “这……那要是失败了,岂不是很没面子?” 用诚心打动上天? 他总感觉不靠谱!说不定还不如催动雷法,请雷部下雨更靠谱一点! “对,若不成功,不光是丢脸,还影响咱的威望!” 朱元璋沉声道, “祈雨失败,会有人说咱德行不够,又或者是治国不行,甚至说咱不是真命天子,在老天爷那里没有面子!” “可要是能成功,那好处也是很多的,一下子就能证明咱是天命所归,是真正的天子,为上天所钟爱!” “其中利弊,你能听明白吧?” 朱橘撇了撇嘴。 好吧。 封建帝王无时无刻都得为自己法统的纯正性和神圣性添砖加瓦,以确保臣民的归顺和臣服。 “之所以把你喊过来,也是想问问你,有没有什么办法能确保祈雨的成功。” 朱元璋问道, “你之前不是说什么这法那法的么,还有吹的神乎其技的雷法,到底灵不灵?” 朱橘听到这话,顿时有些愕然。 “我说老爹,这种问题,你问我干嘛?我只是一只小菜鸟啊!” 他道, “你要问,也得问我师父啊!” “他是专业的,或许可以用雷法祈雨也说不定。” 朱元璋闻言,却是摇了摇头。 “不,咱要的不是彭玄登坛做法祈雨,而是咱用诚心感动上苍,降下甘霖,知道吗?” 老朱正色道, “你能明白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吗?” 朱橘:“……” “懂了,您老是想借此机会露个脸是吧?” 他心领神会,道, “你不好意思直接跟我师父说,那样显得脸皮很厚,所以呢,你就找上了我,想让我私底下和师父说一下,帮你暗箱操作加持一下,增加祈雨成功的概率。” “我这么理解没错吧?” 朱元璋讪讪一笑,略有几分尴尬。 “咳,小弟,话不要说的这么直白嘛……” 朱标摸了摸鼻子,干咳道, “不过,意思确实差不多。” “爹毕竟是布衣天子嘛……考虑的总要多一些。” “你回头就问一下,看看彭道长有没有办法,若能成功,爹必然不会亏待他的!” 朱橘微微颔首。 “……成!我去找师父问问,若能成功,也算是造福百姓的好事儿。” 他道, “还有别的事儿没?没事儿我回去上课了。” 哒哒! “喂喂喂,你什么时候读书这么上心了?不需要你读的时候,偏偏还用功上了!装给谁看呢?” 朱元璋敲了敲桌子,不悦的道, “叫你一起商量,那是重视你的意见!别不珍惜!懂不?” “老实坐下,中午饭你爹管了!” 朱橘无奈,只得乖乖坐在了朱标的身旁。 闲散王爷这四个字……好像真的是越来越遥远了。 不知不觉,他竟然已是进入了大明帝国的最高决策层! “祈雨的事儿先不论,今年还有一件大事,那就是科举。” 朱元璋正色道, “底下的人,好像对科举都不是很热衷,咱在朝会上提了几次,所应之人寥寥无几。” “你俩谁说说,这是为何?” 朱标看向朱橘。 “小弟,你说说?” 他把展示的机会让给了弟弟。 朱橘倒也没有推辞,张口就来: “这还不简单?怕科举选上来的人,抢走他们的资源和权力呗。” “不开科举,选官只能用推荐制,也就是大官推小官的形式,这种形式下,小官必然唯推荐他的大官马首是瞻,权力依旧被大官所攥取,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嘛!” “而开了科举之后,那些新科进士举人全都是天子门生,只对皇帝感恩戴德,并不搭理朝中的那些元老。而资源是有限的,官位就跟萝卜坑一样,一个萝卜一个坑,没有多的!被科举进士占了坑,元老们的权力就会缩水了。” “如此,他们岂会愿意?能不反对就不错了!” 一番话语,听得朱标目中异彩连连,抚掌拍手。 “说得真好!小弟,你这是一针见血啊!” 他赞许道, “看来,你在政治上还真是有天赋!而且还在我之上!” “这事儿,我琢磨了半天,都没你这几句说的透彻!” 这一顿夸,听得朱橘都有些不好意思了。 “没有没有,大哥谬赞了,我瞎说的。” 他其实并没有那么厉害,只是有着现代人的视角,能纵观整个封建王朝罢了!况且,初中历史课本上就写过,科举制对封建王朝具有划时代意义! “说得好的时候,也不用刻意谦虚。” 朱元璋捻了捻胡须,轻哼道, “算你小子有些见地。不错!朝中大臣对科举兴致缺缺,那是因为科举会损伤他们的利益!” “可这,正是咱们要做的事情!若一直采取推荐制,到时候一气连枝,整个朝廷都被他们给把持了,咱成什么了?成傀儡了!” “所以说,他们越是不乐意,咱就越是要操办!正如你所说,咱需要一批对咱感恩戴德的天子门生,而不是那帮躺在功劳簿上打算吃一辈子的老油条!” “所以说,科举,刻不容缓!” 朱标点了点头。 “爹,我也是这么认为的。” 他道, “朝中一些清流,倒是对科举较为支持,比如宋师傅、刘师傅,还有一些御史、翰林学士之类的。” “我觉得,可以让宋师傅担任主考,刘师傅担任副主考,操办咱大明第一场科举,您觉得怎么样?” 听到这话,朱橘眼睛一亮。 “大哥,英雄所见略同!” “我当时也跟老爹说过,这两位公正廉洁,才学又高,可以担此大任!” 朱标转过头来,兄弟俩相视一笑。 “呵呵,你们啊,还是想的太过于美满了。” 朱元璋抚须道, “科考可是个香饽饽,主考和副主考,都是美差。宋元士子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,拜当年的主考为座师,这你们应该也知道一些吧?” “这好处要是都让刘伯温和宋濂得去了,淮西那帮家伙,能甘心吗?” “况且,咱也不想让第一届科举的士子全都成了宋濂、刘伯温他们的门生,还是得匀一匀……咱近来对李善长过于冷落,这一回,就启用一下他吧,想让这些大臣们给咱干活,偶尔给颗甜枣还是应该的。” “以李善长为主考,宋濂为副主考,你们以为如何?” 老朱这番话语,可以说是关起门来只对儿子讲的大白话,直截了当,不带丝毫拐弯抹角,遮遮掩掩的。 为的,就是让儿子们掌握执政的核心! 核心掌握了,将来人前再进行粉饰,那还不简单嘛? “儿子同意。” 朱标点了点头,笑道, “爹要是不说,我都快忘记朝廷里还有李善长这位元老了,当年您还是吴王的时候,他就是相国,结果现在您成了皇帝,他反倒不如从前了,我觉得他心里肯定有些不痛快。” “启用一下也好,表明您没有忘记他这个元老功勋。” 朱元璋听到这话,却是轻哼一声。 “雷霆雨露,俱是君恩!咱之所以一直不愿意给李善长丞相之位,就是因为他这个人外谦内傲,门生故吏又众多,若是给予他太重的权柄,很容易尾大不掉。” 他道, “不过,该给他的咱不会吝啬,等大封功臣之后,咱就让他当右丞相,反正这老头也六十出头了,再干两年他就得告老还乡。” “至于左丞相,咱打算让徐达来担任,他虽然是个武将,但性格内敛,老持沉重,咱多次试探于他,他都谦逊恭谨,哪怕是携北伐之功回来,也没有丝毫居功自傲的意思。” “到现在,咱最信任的大臣就是徐达!由他一个武将担任左丞相,用于压制那帮官员,也再合适不过了!” 朱标闻言,眼睛微亮。 “父皇这一手布局,妙啊!” 他称赞道, “让徐叔叔出任左丞相,乍一看有些突兀,但仔细一想,却是合情合理,能够让朝局稳定平衡。” 朱元璋微微一笑。 “当皇帝,其实最重要的就是看人和用人,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,就可以称之为明君了。” 他沉声道, “自杨宪那一回,咱打了眼之后,对于底下的这些大臣,咱已经没有信任可言了,对他们,可以用之,不可信之!” “如今,能让咱真正信任的,就只有你们兄弟几个,还有你们娘了,徐达和汤和……勉强也算吧,毕竟那么多年的兄弟,但愿他们不会让咱失望吧……” 听得出来,朱元璋的语气里有几分落寞和唏嘘。 皇帝,或许真得称孤道寡吧…… 好在,他还能有绝对值得信任的老婆孩子,给予他几分温暖。 “爹,不管怎么样,我和小弟都永远撑着您,我俩齐心协力,为您排忧解难!” “小弟,你说是吧!” “小弟?” 朱标一顿表态,正欲拉朱橘一起,所见一旁的朱橘已然是趴在桌子上睡着了,手里还攥着那枚大明玉玺。 他睡得挺香,嘴里的哈喇子流了出来,已然是淌到了玉玺之上…… 朱标:“……” 朱元璋:“!!!” “老子的玉玺!” “把他的嘴给咱挪开!臭小子,在这里也睡得着,真把咱这华盖殿当他的吴王所了!” “标儿,你给他两个嘴巴子,让他好好清清醒醒!” 老朱此刻怒不可遏! 神圣的大明玉玺,就这么被朱橘的哈喇子给玷污了!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