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刘伯温,如今你是内阁首辅了。” 朱元璋笑道, “这首辅的位置坐着,滋味儿可还好?” 刘伯温身形一紧。 “回陛下,微臣不知道滋味儿如何,只知道应该尽心尽力的把政务处置好,为君上分忧。” 他拱了拱手,认真道。 朱元璋嗤笑一声。 “你就爱跟咱说这些冠冕堂皇的话……行了,这个位置,你倒也合适。” 老朱摆手道, “继续干着吧!” 话音落下,他的目光便转向宋濂、徐达、沐英三人。 对这三人,朱元璋只是对了对眼神,略微笑了笑,并没有说话。 最终,目光落在解开三人身上。 “咱还是第一次看到咱大明的状元、榜眼、探花……嗯,瞧上去倒也都是一表人才,符合咱的设想。” 科举的事儿,他是完全交给朱橘去干了,所以也是到今天,老朱才真正看到几人的真面目。 “参见陛下。” 三人皆是跪伏下来I,心中忐忑。 到底是皇帝陛下啊!都不用怎么说话,光是坐在那里,都叫人心里发寒! 听说你们三人,得了功名之后还去逛了青楼?” 朱元璋忽的道, “那可不是什么好去处,作为大明的官员,要注意形象。” 三人:“!!!” “陛下恕罪,我等一时糊涂,才……” 解开三人吓了一跳,全都把脑袋磕在了地砖上。 “年少不要太轻狂,有才之人,往往放荡不羁,但这样的人,可以小用,不堪大用。” 朱元璋训诫道, “你们是大明朝第一次科举的一甲前三名,是监国钦点的状元、榜眼、探花。” “咱对你们的期望,可不仅仅是小用之材。你们,要可堪大用!” “如今在内阁行走,要多向前辈学习,这是你们这一生中最珍贵的经历,趁此机会,好好打磨自身。” “如若再有轻狂之举,咱就要把你们打发到山沟沟里去磨炼了,人教人教不会,那就只能用事儿教人了!” 三人闻言,心神皆是一震。 “谨遵陛下教诲!” 砰砰砰又是一顿磕头。 朱元璋抬了抬手,正色道: “这几日,咱淋了雨,身体略有几分不适,特殊情况下,让吴王担任了监国一职,代咱执政。” “总体来说,还算平稳,也有一些创新的地方,比如说这个临时内阁的设立,还有他刚刚鼓捣出来的枢机处,咱倒是觉得,都有点意思。” “大明,是一个新王朝!新王朝当有新气象,依咱看来,也不必照抄前朝!几百年前的老东西了,他未必就好!咱是要让大明超越汉唐的,没有革新,何来超越?” “所以,咱绝不排斥革新!有好的革新,对大明发展有利的,对江山社稷有利的,咱也会启用!” 众臣闻言,终于恍然。 看来,陛下对于吴王这几日的表现,是比较认可和满意的! “不过,咱听说,因为吴王的一些革新,民间还产生了一些乱七八糟的谣言。” 朱元璋忽的神色一冷,道, “有说咱死了的,有说咱和太子都被软禁了的。” “啧啧……这谣言,可真敢编!胆子真是够大!平时非议一下国事,咱也就不计较了,可现在,竟然都咒咱死了!” “来啊!把这几个谣言的始作俑者带上来!” 毛骧应声领命。 须臾间,七八个身穿囚服,模样惨然的囚犯被带了上来。 他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挂着极重的镣铐和枷锁。 虽然只是编造了一些谣言,可谁叫他们编排的是皇帝? 给他们的待遇,自然是重刑犯的待遇! 看到这几个人,胡惟庸的眉头突突的跳了起来,他迅速低下头去,不让任何人看到他此刻的表情。 “跪下!” “跪下!” 噗通!噗通! 八个重刑犯被按在了地上,此时此刻,他们皆是一副行尸走肉的模样,连哭都哭不出来了。 显然,在毛骧的手底下,他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。 “就这八个,还有吗?” 朱元璋沉着脸道, “谣言能够传起来,可不是八个人就可以做到的。” “其他传播谣言的人呢?都抓了吗?” 毛骧拱手应声道: “回陛下,这八个人属于是谣言的根源,根据微臣的探查,最早就是从他们嘴里说出来之后,谣言才广为传播的。” “至于传播者,如果议论一番就算作传播的话,那……整个应天可能有成千上万人参与了此事,挨个抓肯定会有冤枉的,但要是挑着抓,却又可能会有错漏的。” “人数众多,微臣一时不好下手。” 这要是全抓起来,那估计监狱都装不下了! 毕竟,谣言本身就是茶余饭后,人们的一种谈资,越是猎奇和刺激的,讨论的人就越多,上至达官贵人,下到平头百姓,谁也逃不了啊! “父皇。” 朱橘道, “法不责众,对于谣言,儿臣认为只需要把始作俑者抓起来重惩,便可起到威慑和警示的作用。” “到时候再出个通报,向民众宣说制造、散播谣言的惩罚手段,想来谣言自然止息。” 朱元璋微微颔首。 “呵呵,好吧……法不责众。对于老百姓,咱一向是宽容的。” 他盯着面前的八个人犯,冷声道, “你们可知,欺君之罪,乃是诛九族的大罪!” “现在,给你们一个机会,若是有幕后主使指使你们这么做的,坦白说出,咱或许可以对你们从轻发落。” “否则,你们就等着灭族吧!” 八个囚犯听到这话,尽皆开始了鬼哭狼嚎! “饶命,饶命啊陛下!” “陛下饶命啊!” 一时间,一股难闻的味道在朝会现场弥漫开来,惹得众大臣皆是纷纷捂住了口鼻。 “陛下,他们几个失禁了……” 毛骧皱眉禀报道。 这几个怂蛋,竟是顶不住压力,屎尿横流了! 不过想想也是,这可是灭九族的压力啊,一般人谁顶得住? “弄下去!” 朱元璋也是闻到了味道,一脸嫌恶的道, “脏了咱的紫禁城!” “你继续对他们严刑拷打,若是不肯招出幕后主使,那就诛他们的九族!” 毛骧应声领命。 几个銮仪卫也是迅速上前洗地。 好一会儿,那股子难闻的味道方才消弭。 “咱无非是在床上躺了几天,就流言四起,可见,咱治国还是太过于宽松了些!” 朱元璋又道, “下令民间禁绝议论皇室,违令者,斩!” “官员有议论者,罪加一等!” “这两条,写进大明律里!” 众大臣尽皆噤声,大气都不敢喘。唰。 “既然没有奏本,那就散了吧,都晌午了,该干什么干什么去。” 朱元璋起身道, “但是有一条,朝会的流程虽然少了,但早朝依旧每天都要举行!” “咱的身体都好了,那些躺在家里装蒜的人,也别再想着偷懒了!咱不管你是七老八十,还是身有残疾,只要还想当大明朝的官,就给咱打起精神来上朝!” “哼!” “退朝!” 话音落下,他便拂袖而去。 只留下众大臣默不作声,好一会儿,才开始有大臣离开。 “陛下回来了,咱的好日子到头咯。” 宋濂凑在刘伯温身边,小声道, “舒服日子没几天……” “你说,咱还能去华盖殿理政吗?” 刘伯温略有几分犹豫。 “应该……可以吧?” “既然陛下没有说裁撤内阁,那咱们还是可以继续的。” “陛下若有指令,咱遵从就是了……当臣子的,还能怎么做?” 他应声道。 “说的也是。” 宋濂道, “早晚都有这一天的……其实已经好于我的预期了。” “我还以为陛下会大发雷霆,怒骂吴王殿下胡搞呢,没想到,他还挺认可吴王殿下这番革新的。” 其实……还挺意外的。 “呵呵,陛下是一个极度务实的人。” 刘伯温淡笑道, “吴王殿下这套内阁制度,无疑是先进的,且没有什么明显的缺陷,为何不用?” “对于陛下来说,把中书省的权力分走,也是乐意见到的,你看着吧,我估摸着陛下会做出一番调整,将政务分为三个部分,最核心最重要的那些,他一定会亲自操持,而将普通政务交给我们。” “剩下的边角料,还有那些繁琐的,就交给中书省。” “这样一来,内阁和中书省可以互相牵制,哪怕将来封了谁当中书省左丞相,也绝对不会威胁到皇权,岂不是很好?” 宋濂恍然。 “妙啊!” “以陛下一贯的作风,还真有可能这么做!” 刘伯温轻轻抚须。 “不过,刚才陛下所说的枢机处,又是什么?” “殿下除了设立了内阁,难道还设立了另外一个机构?” 他略有几分疑惑。 直到现在,大臣们都还不知道‘枢机处’的存在,然而,在不久的将来,‘枢机大臣’这四个字的超然地位,将在内阁首辅和中书省左丞相之上! …… 另一头。 “惟庸,你这次的手脚……干净么?” 李善长看着周遭无人,方才压低声音问道。 “应该……干净吧。” 胡惟庸略有几分没底。 “什么叫应该?!” 李善长脸色一变,道, “做这种事情,手脚一定要干净!绝对不能被发现!” “万一陛下发狠,查到了我们的头上,那我们的命也难保!” 胡惟庸连连摇头。 “那不会,那不会……恩师放心。” 他忙道, “这次的事儿,我转了好几手,纵然是抓到了那几个地皮流氓上线的上线,也查不到我们的头上来。” “我叫人找的是一个刚好要启程前往西域的胡商,由他下派的任务,那胡商这会儿都已经快出关了,没个三五年不会回来,甚至再也不会来大明也了说不定。” 听到这番话语,李善长的神色方才缓和了下来。 “算你谨慎。” 他沉声道, “这称得上是一步险棋,用这种招数,就一定要做好被追查的准备,不可不谨慎。” “我们对吴王有敌意,他又不是傻子,又岂会不知?反过来说,他又何尝不想掀翻我们?” “我们想要奏疏淹没他,他反手就来了一个临时内阁,反而让我们变成了朝廷里的闲人;这回我们想要舆论对付他,他估计也是在陛下那来了一招以退为进,由此打消了陛下的顾虑,反手,他定会要求陛下彻查此事。” “相互之间,我们已经来往了好几个回合了,我们都是失败告终。” “由此可见,吴王的确不是常人啊……” 胡惟庸神色凝重。 “是啊,我们眼下根本斗不倒他。” 他沉声道, “反而让他越来越强势了。” “再这样下去,那些谣言搞不好都会成真,如若太子真的身体不行,以吴王所展现出来的才华,说不定陛下真的会跳过秦王晋王他们,到时候直接传位给吴王!” “我觉得陛下现在的意图已经是越来越明显了,他就是要让朱橘成为二号太子爷!” 李善长沉默片刻,而后轻叹一声。 “先消停一阵吧,老老实实的。” 他道, “就当是斗败的瘟鸡,回头再主动给吴王示好一番,当做我们已经认输服软。” “此后,若是没有绝佳的机会,不要再想着对付他!” 胡惟庸闻言,明显有些不甘心。 但想到李善长对朱橘的恨意更大,连他都能暂时放下蛰伏,自己这点城府,应该要有。 “是,恩师。” “那咱们就回中书省喝茶吧。” 胡惟庸摇头感叹道, “想当初,中书省乃是国家的中枢,那杨宪只是当了个左丞,就能够权倾朝野。” “可如今……堂堂中书省竟是成了清水衙门!真不知是可悲还是可笑。”、 李善长摆了摆手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