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每一份铁券上面的内容都不一样!赞扬了咱大明朝开国功臣的功绩!” “此外,这铁券还有一个好处,只要拥有此物,便可免死一次!所以臭小子说是免死铁券,也不算错。” 朱标闻言,连连点头。 “这个好,此物赐给功臣们,必然能让他们感恩戴德,大呼皇恩浩荡。” 他称赞道, “这份丹书铁券赐下,也是彰显了爹您对功臣们的厚待。” 朱元璋满意的点了点头。 “咱也是这个意思,总是有人说什么狡兔死走狗烹,飞鸟尽良弓藏,弄得好像每一个皇帝都是刻薄寡恩似的。” 老朱道, “咱就不是!” “对待这帮老兄弟,咱还是念着他们的好的,这江山一刀一枪,也都是他们为咱打拼出来的!如今坐了江山,自然是要共享富贵!” “赏赐这铁券就是告诉他们,咱不会忘记他们的功劳!有这一份功劳在,哪怕犯了大罪,咱也会宽恕他们,让他们免死!” “如此,咱也算是个仁君了吧?” 噗。 朱橘一时没绷住,笑出了声。 “你笑什么!” 朱元璋眉头一竖,呵斥道。 “没什么,没什么……我刚才吃东西呛到了。” 朱橘干咳了两声,连连摆手道。 没办法,老朱说自己是仁君,这实在是太好笑了。 九族消消乐忠实玩家,战力榜排名第二的大哥,竟然说自己是仁君。 可以收录进洪武年间笑话全集了。 至于榜一大哥是谁,那自然是咱们亲爱的四哥,诛十族创始人,路过的狗看一眼都得被抓过来放血的朱棣了。 “嘿,咱看你今天怎么阴阳怪气的。” 朱元璋一脸不悦的道, “又是什么骗局,又是怪笑的。” “来来,你给咱说清楚来,你有什么意见,现在可以提,咱让你监国本来也就是让你参政的。” “来,说道说道,叫你俩来,本来也是让你俩再合计合计的。” 以他对朱橘的了解,这臭小子估计又有一番‘高论’。 “呃……意见倒是没有。” 朱橘挠了挠头,道, “只是,这铁券的免死权,是任何情况下都能免吗?” “如果谋反的话,那也能免吗?” 朱元璋脸色一变。 “那当然不能!都造反了,咱还能惯着他啊?” “肯定要诛他九族啊!” 朱橘点了点头。 “那是啊,那你这一条就得加上,作为补充说明。” “造反的杀无赦,有铁券也不可免。” “要不然,人家造完反要杀头了,突然拿出一个铁券来,你是杀还是不杀?杀的话,那岂不是要被人说你皇帝说话不算数了?” 听完这番话语,朱标和朱元璋皆是点头。 “有理,有理。” 朱标正色道, “父皇应该加上这一条,以免将来被人钻了漏洞。” 朱元璋大手一挥,道: “好!这个提议是对的,得加上这一条!” “今天咱就让人刻字,一晚上的时间,也来得及!” 一共也就四十来块丹书铁券,虽然明天就要封赏功臣了,但让将作监加班加点刻字,一晚上的时间,应该还是绰绰有余的。 “其次,这免死,能免几次?” 朱橘道, “是像钱镠铁券那样,本人免死九次,子孙免死三次呢?还是无限次免死?” “这个你也得交代好,而且公侯伯之间,也得分档次吧?” 虽然这玩意儿属于是老朱一时兴起的玩票之作,将来也不具备真正的免死作用。 但朱橘还是想尽可能的将其完善一些,毕竟,皇帝赐下免死铁拳,最后又不认,这还是挺损伤信用的。 这种情况若能避免,自然是最好。哪怕无法避免,也得先事先搞好各种补充说明,免得到时候世人说皇帝耍赖不讲信用。 “这个咱已经想过了。” 朱元璋道, “丹书铁券分为四个档次。” “一等,本人免死两次,儿孙免死一次。” “二等,本人免死一次,儿孙免死一次。” “三等,本人免死两次。” “四等,只可本人免死一次。” “第一功臣授予一等铁券,其余公爵授予二等,侯爵授予三等,伯爵授予四等。” 朱橘哈哈一笑。 这老爹可真够抠的。 第一功臣,算上儿子也才免死三次而已,只有钱镠铁券的四分之一而已。 这么看来,还是唐朝皇帝大气点…… “怎么,你觉得少啊?” 朱元璋冷哼道, “这不少了!相当于是有了一张保命符,只要不是谋反,哪怕做再过分,再无法无天的事儿,咱都能放他一马!” “而且,这铁券是可以一代代传下去的,只要这铁券还有免死的次数,还可保后代之命!” “咱次数虽然少,但实用!钱镠铁券虽然次数多,可那九次又没用到!其实是荣誉性质更大一些!” 朱橘连连点头。 “说的是,说的是。若是真能兑现,那也不少了。” 他道, “不过,老爹你确定只补充一条谋反罪不可用?” “要不然再多补充几条?我建议起码再补充一条欺君之罪吧!万一您哪天看哪个功臣不爽了,给他设个套,让他欺个君,还能用这一条杀人。” 要是可以,他都想在铁券最后刻一串小字儿了—— 最终解释权归皇帝陛下所有! 有这一条,才灵活嘛! “嗯?你觉得咱会想杀这些功臣?” 朱元璋略有几分不悦的道, “咱心里想着的,是与他们共富贵,可没有兔死狗烹之心!” 朱橘耸了耸肩。 “那陆仲亨、朱亮祖、廖永忠他们三个怎么说?” 他道, “按照他们三个的功劳,多的不说,封一个侯爵应该是可以的吧?如果他们是拿到了你这丹书铁券之后,才东窗事发,那你是允许他们用铁券免死,还是无视铁券把他们杀了?” “就当时那个情况,你当着凤阳那么多老百姓的面,他们仨掏出铁券来,你是杀还是不杀?” 朱元璋:“……” 这一问,还真把他给问住了! 就当初那个情况,气氛都烘托到那了,不杀根本说不过去啊! “那种情况……特殊!” “是吗?那你怎么就认定,以后不会再出现类似的特殊情况?这世上最不缺的就是意外啊。” “……” 朱元璋再度沉默,脸上神色阴晴不定。 “这铁券要么不赐,既然赐了,那作为皇帝就要信守承诺。” 朱橘正色道, “都说皇帝金口玉言,一口唾沫一个钉,但说话这事儿,事后可以赖账。” “可这铁券,是有实物的,是在盛大的场合下,赏赐给功臣的,连史官都要记录!这玩意……它不好耍赖,你要真赖了,人家说你朱皇帝不讲信用,以后不给你卖命了。” “这种风气一旦形成,对后世子孙都是有影响的。” “信用是很神奇的一样东西,若是将其维持,可以让天下臣民归附,一心向着朱家皇室;但若是将其打破,扯坏,那么皇室的信用,就成了擦屁股纸,没人瞧得上,也没人信得过了。” 朱元璋:“……” 听到这番话,朱标也是陷入了沉吟之中。 “爹,我觉得小橘子说的话有理,这东西……不能一拍脑袋就随意发放。” 他抬头道, “本就是锦上添花的东西,不发也没什么,可要是发了,将来想要反悔,可就受掣肘了。” “这关乎到皇室的信用!不光是您自己的事儿,也关系到我们,乃至大明的千秋基业。” “真要发,也不能全发,有选择性的赏给几个特别信得过的功臣即可,比如徐叔叔、汤叔叔,这些都可以,但某些武将,则需要慎重啊……” 两个儿子的意见达成了一致。 望着桌上那一堆精美的丹书铁券,朱元璋皱起了眉头。 “按照你们的意思……这丹书铁券,咱不该发。” 他喃喃道, “发了,到时候反而会影响咱的威信?” “是这意思吧?” 朱橘和朱标相视一眼,皆是点了点头。 您老人家的脾气,大家都清楚,也就您自己不清楚。 到时候那帮飞扬跋扈的勋贵里,能善终多少不好说,但肯定会有人跟陆仲亨、朱亮祖他们差不多下场! 所以……何必多此一举,反而落人话柄呢? “咱想想。” “咱好好想想……” (本章完)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