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韦天宝自然不能推辞,便跟着大乔来到后院厢房前。 大乔取来箜篌,果然断了第二弦。 韦天宝压住箜篌的两头弓梢,帮着大乔换了琴弦,笑道:“乔姐,你家有箜篌,怎么平时也不见你弹奏?” “我弹得不好,就不太敢弹。” 大乔瞟了韦天宝一眼,笑道:“小乔弹得比我好,你要是喜欢听,改日让她给你弹。” “不敢不敢,我就是随口问问。” 什么档次啊,敢叫二乔姐妹给自己弹琴? 大乔沉默片刻,迟迟疑疑地问道: “天宝,你许多天没去胡先生那里读书了吧?这以后,就不读书了吗?” 韦天宝知道大乔是关心自己,不忍冷了她的心,笑道: “怎么不读?我每天在家里,也抽空读书的。等忙完了这一阵,再去胡先生家里,恭听教诲。” “那就好。” 大乔松了一口气,低声说道:“你大哥已经不在,韦家就靠你了,多读点书,总是有好处的。” 韦天宝点头:“多谢乔姐关心,我是读书人,自然要读一辈子书。” 大乔抿嘴一笑:“听说你前日在县城,写了好几首诗。有空再写两首,我拜读一下。” “这是乔姐给我布置的作业吗?行,有空我就胡诌几首。” “真不愧是胡先生的弟子,都学会胡诌了。” 大乔捂着嘴笑,摆手道:“那你回去搜索枯肠吧,我等着拜读你的大作。” 三家村胡先生,是附近唯一的大儒。 姓胡,名周,字比周。 君子周而不比,小人比而不周。 胡先生的本意,是用‘比周’二字来警醒自己,亲君子远小人。 可是三乡五里的顽童,却把胡先生叫做‘胡诌’或者‘胡逼诌’,让人哭笑不得。 大乔也是调皮,故意说胡先生的弟子,都会胡诌。 韦天宝可不敢取笑老师的外号,讪讪一笑,告辞而去。 回到家里看过父亲,韦天宝就在后院里搜索枯肠,琢磨着抄两首诗,给大乔交作业。 古诗记得很多,但是有些不适合,不应景啊。 却不想,墙头那边,传来二乔姐妹的交谈声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