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周天子大封诸侯,所封之地都在周王畿之外,许多都是茹毛饮血,荒芜边远之地。” “是诸侯带着族人前往开拓,励精图治,扫除隐患,最终才有周朝之版图,春秋战国之广袤疆域。” 李承乾缓缓说道:“也就是说,周天子虽行分封,但都不在王畿,是一片并不属于周王室之地。” “这么说起来的话,虽名为分封,实际上这些土地,并不为周王室所有,当诸侯来到自己的领地,相当于白手起家,从新开始。” “若要论大宗小宗的话,岂不是应该分封周王畿之地,这样大宗小宗之名,才算名副其实。” “可周天子分封,却要诸侯自行去开发治理,还要朝贡。” 李承乾摇头,道:“这样的关系,如何能够一直延续呢?” “孤以为,第一代诸侯当为小宗,多代以后,则为大宗不过,并与周天子这个大宗等同。” “殿下!” 一个个都惊声起来,“不是这样的。” “小宗绝对不能等同大宗。” 看到他们反对如此激烈,李承乾心头会心一笑。 “诸位以为不然?” “殿下,大谬。” 孔颖达沉声道:“不论领地如何,皆是周天子恩典。” “若无周天子分封,何来诸侯?若无诸侯,也没有如今这华夏大地。” 于志宁也急忙说道:“殿下,此言是没有道理的。” “周天子乃大宗,是独一无二的,不可取代,也不能与小宗等同。” “那是逆反天理昭昭的。” “若是如此,那诸侯人人为大宗,周天子还怎么治理天下……。” 李承乾沉吟,露出不解之色,道:“既是如此,就该分封在周王畿之内,那才是周朝的土地。” “分封在外,岂不是名不副实。” “自秦朝开始,虽施行郡县制,但也有封赏食邑。” “汉朝高祖皇帝,在开国之初,分封诸侯王,异姓王也有多个,后来才有的非刘姓不得为王。” “这些都是在疆域之内。” “若论此大宗小宗,断不存疑,合情合理。” “可就算如此,依旧有七王之乱,小宗欺大宗的。” 他虚心请教,态度诚恳的说道:“那孤疑惑了,分封在外,有小宗辱大宗之举。” “分封在内,有诸侯王作乱的行为。” “所以,分封到底该是在内,还是该在外?” “如何才能确保小宗敬畏大宗?” 他说这些干什么。 就是在挖坑,设置问题陷阱。 现在你们来告诉我。 分封该是在国内,还是在国外。 国内国外都有问题。 看你们如何取舍。 这话,不仅让于志宁,张士衡,贾公彦问到。 就是李二也在皱眉思索。 他已经可以明白的确认,这个逆子,就是冲着他来的。 根本不用去怀疑。 话里话外的大宗小宗。 说的其实就是在他李承乾这个嫡长子大宗继承者面前,其余皇子,不论嫡庶都是小宗。 小宗取代大宗,暗指李二废立心思。 小宗辱大宗,就是说有的封王,以后也有等同于大宗的地位。 说白了。 封王小宗,会造大宗反的。 殿内小声议论。 这是礼制宗法的问题,同样也涉及到各方面的因素。 回答也很好回答。 大宗弱,小宗强,倒反天罡。 若是大宗一直强,那么小宗就会保持谦卑。 就是这么个道理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