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太子认证,比得过千言万语。 你家弟子有没有? 没有啊。 我家弟子有。 高下立判,都不稀得多跟你说几句。 …… “陛下,最近长安城很是热闹啊。” 长孙无忌,房玄龄,魏征三人,在跟李二闲聊。 他们有事没事就在一起谈话,或是国家大事,民生大计,又或者是民间趣事逸闻。 君臣相处很是融洽。 “怎么个热闹法?” 李二不由好奇的问道:“长安热闹,说明天下承平,治理的好啊。” “是那二十名新军士子。”房玄龄笑道。 “他们?有闹出什么动静来了?” “前些日子他们拜见太子,太子赐了他们一人一枚士子徽章。” 房玄龄道:“徽章佩戴在胸前,在士子学生中引起极大的反响。” “人人都想要士子徽章,以士子徽章为荣耀。” 长孙无忌接话,道:“士子有所求的好的。” “我听说,得到这枚士子徽章,不是杰出优秀那么简单,还要有敢于担当的责任。” “太子是在激励裴行俭等人,也是在激励天下士子,为国效力啊。” 闻言,李二不由感叹,道:“士子啊,他们可都是未来的栋梁之材,指不定谁就能出将入相,成为朝中柱石。” “只不过,他们平时太不安分,总会闹事。” “说起来就想到卢国公他们,被一群士子逼得那么惨。” “哈哈!” 几人相视而笑,都觉得有趣无比。 士子,是他们又喜又忧的群体。 “陛下!” 就在这时,黄门侍郎刘洎走了进来,道:“东宫呈奏。” “东宫?” 大家的笑声一停,李二招手,内侍将奏本拿来。 出乎李二意料,奏本有点厚。 他展开一看,眉头不由一皱,随后渐渐舒缓开来。 长孙无忌三人没有说话,就等着陛下看完。 许久后,李二才道:“太子奏请东宫开设济世馆,以孙思邈为大学士,其他杏林医者为学士。” “编书育才,精研病症医治之法……。” “你们觉得如何?” 房玄龄微微思索,道:“陛下,臣才展开培育天子门生事宜,朝廷多出一笔不小的支出。” “若要支撑这济世馆,怕是力有不逮啊。” “钱的问题,你不用考虑,东宫一力承担了。”李二摆手道。 “东宫承担?东宫很有钱吗?” 房玄龄下意识的问道,旋即才看到长孙无忌跟魏征大有深意的眼神。 东宫没钱。 但太极宫有钱啊。 支出用度不限的诏令,还没废除的呢。 额……。 房玄龄当即反应过来,“臣多嘴了,既然如此,自无不可。” “以孙先生的医术,若是能传承下去,造福万民啊。”魏征道:“臣也觉得可以。” 谁不生病?谁不要医者的? 不支持也得支持。 反正钱不是朝廷出。 李二又气又笑,钱是他来出的,人还在东宫。 他也没有理由拒绝。 “你们说,孙先生为何不同意在朝为官,却要在东宫当个济世馆大学士呢?” “东宫的官,也是朝廷的官。”魏征冷不丁的回道。 这么说,李二也不纠结这个问题。 太子把孙思邈留下,等同与他把人留下。 这么一位神医在长安,他也高兴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