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李承乾在东宫显德殿,召见高士廉,长孙无忌,房玄龄,魏征等人商议,孙思邈封侯之事。 大家心里清楚,是太子要为孙思邈请功的。 事情也并不复杂,李承乾该办的事情办了,该操作的也操作了。 李世民对李孝恭操办纺织二机一事不反对,相当于默认,默认就代表同意。 这次商议也不过是走个过场,太子吩咐一番,然后,几人去太极宫走流程,奏请此事。 “孙先生此次确实有功。” 李世民首先肯定孙思邈的功劳,再道:“他素来有名望,医术高绝,救治天下不知道多少百姓。” “之前我一直想封他做官,却拒绝不受。” “现在为其封侯,也是肯定他为大唐做出的功绩。” 闻弦知雅意。 众人听出话里藏着的意思,救治天下百姓是功绩,但医好太子足疾,那才是为大唐做出的天大功绩。 太子为孙思邈请功,别的心思不清楚,但肯定有治好足疾的原因。 这相当于让储君的形象,立马从跛脚负面,转为光环正面。 不是大功是什么? 太子要赏,陛下也要赏。 但不能把这事,拿出来说,否则太子那里怎么讲? 大家只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。 封侯没问题。 那么接下来讨论的是封什么侯。 李世民建议群臣商议的时候。 从北地归朝的百人表彰队伍,已经抵达长安。 这次是由礼部出来迎接的。 举行了简单仪式,并交代随后的一系列安排。 孙思邈第二天在东宫拜见了李承乾。 “孙学士这次回来,应当有不少的收获吧?”李承乾笑问道。 “此次军中之行,臣受益匪浅,增长许多。” 孙思邈大为感叹,可以说能够整理出一本医书指导来了。 “实践才能见真理。” 李承乾知道老头儿不虚此行,印证太多东西,“孙学士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高手。” “孤将济世馆交给你很是放心。” 能搞理论又能搞实践的。 这简直是两用型的顶尖人才。 只要老头儿还能动弹,在医学上,他真不用太过担心理论与实践出错。 当然,也是允许出错的。 百分百成功的理论与实践,是不可能存在。 只是尽量减少出错的概率。 走在东宫后花园走,孙思邈一直观察太子的步伐,不由大感欣慰。 能为太子将足疾改善到这个地步,他肯定是自豪骄傲的。 “孤给你请功了。” 李承乾边走边说道:“大概会在表彰仪式上,陛下会封你为侯。” 啊? 孙思邈露出难以置信之色,震惊不已。 “殿……殿下,臣怎么能…。” 那可是封侯啊。 孙思邈向来淡泊名利,不为世俗所困扰。 否则就以他的医术,在长安混迹,为达官贵人,王公大臣消除病痛折磨,什么超然的身份地位拿不到? 就算他不要,上至李世民,下至大臣们,谁不把他捧起来? 但他没有,一直在民间奔走,可见他志不在高官厚禄。 虽然如此,他也不是不知道,封侯代表着什么。 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,太子会这么推他,会为了他请封侯爵。 这所代表的含义,太大了。 “孤知道你不在乎这些。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