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一到春天,整个朝廷当前最重视的事务,便是春耕。 上至皇帝大臣,下至黎民百姓,都在为这一事务忙活。 天子要行亲耕礼,做出劝课农桑的表率,祈盼丰年。 是日,正直惊蛰,春分时节。 天朗气清,春风微拂。 李世民手扶贞观犁,李承乾牵牛在前,犁出一道道沟壑来。 这项在百姓看来,无比寻常的一个举动。 此刻,却代表着浓厚的政治意义以及庄严的象征意义。 “这贞观犁,倒是省力许多啊。” “工部做的不错。” 李世民颇为赞赏的说道。 贞观犁。 是工部在亲耕礼之前,研究出来的。 正是曲辕犁,只不过名字却要契合当下。 李承乾颇为欣慰,工部总算是拿出点成绩来了。 贞观犁出现后,是要大大节省时间,减少人力的浪费,提高生产效率。 “有了贞观犁,以前一家之口,可种十亩地的,如今能耕种二十亩还多。” “也有多余时间开垦其他荒芜之地。” 魏征笑吟吟的说道:“赵国公,看来今年的两千万亩良田肥地,不用担心了啊。” 长孙无忌当然高兴,道:“这是郧国公的功绩啊,贞观犁现世,可以说造福万民,功绩斐然……。” 工部尚书张亮微微昂头挺胸,两宫混合双打后,工部总算是有拿得出手的东西来了。 “赵国公言重了,此全赖陛下的英明领导,太子殿下的密切关怀。” 张亮道:“我怎敢居功?” 李世民心情很是不错,笑道:“好了,我心里跟明镜似的。” “你郧国公带领工部臣工,能造出贞观犁来,没有辜负我与太子的期许。” “但不能妄自菲薄,也不能居功自傲,骄傲自满。” “当是沉心做事,再接再厉。” “给你工部的庙算,要做出成绩来,才能对得起天下人。” 张亮拱手道:“臣谨遵教诲!” “辅机,贞观犁的推行,你是怎么打算的?” 李世民走了两步,站到一旁,看太子扶犁,一手催促耕牛前行。 长孙冲跟李治跑在耕牛前边引导。 他嘴角微微含着笑意。 “春耕已经开始了,目前想要在天下替换的话,可能来不及。” “所以,只能是先从长安周围开始,逐步推行下去。” 长孙无忌说道:“想来等到秋耕,天下主要地区,就能更换完成了。” “等到明年春耕之时,尽量做到全天下百姓,都用上贞观犁。” “制作跟得上吗?”李世民问道。 张亮接话,道:“不是太大的问题。” “工部接太子教令,商议之后,决定对外公布贞观犁的详细制作工艺。” “以朝廷与民间相结合的方式,增加贞观犁的产量。” “如此,满足天下更换需求,不是什么难题。” 李世民点头,“这个法子不错,既能解决产量,满足百姓需求,也能实现朝廷推广目的。” 他看向太子,眼神越发透着满意之色。 作为皇帝,他认可太子的优秀。 作为父亲,他也很高兴,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……。 哎! 说多了,苦楚只有他知道。 “不过,这贞观犁,价值几何?” “百姓能否承担的起?” 他收回目光,背着手朝一边走去,问道:“贞观犁省力,一人就能完成耕种。” “但一家青壮,却只有一犁一牛,岂不是浪费了?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