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代陈国公侯君集,自从贞观十四年底,被李承乾给收拾了,免去兵部尚书,降为代陈国公后。 赋闲在家一段时间,就被丢去松州,训练可进入吐蕃作战的将士。 这一支部队,在两万到三万人之间。 人数不固定,主要是难以长期适应高原反应的。 随时淘汰,随时补充。 两年的时间,人数有增有减,但主力却没有多大变化。 “以前,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,现在是兵马未动,舆论先行。” 李承乾道:“去把李义府叫来。” “是!” 李义府很快到来,对于归朝担任一个无名无实的小官,他并没有不满。 他知道虽然勉强说逃过一劫,但陛下与太子,肯定心中有芥蒂的。 “你多在吐谷浑与吐蕃有不少的接触。” “你写一篇关于吐蕃不臣,朝堂要征讨处置的文稿出来。” “重点要从吐蕃百姓的苦难,贵族对吐蕃底层百姓的欺压作为出发点。” “我们大唐乃是天兵天将,声讨无道之主,为无数吐蕃底层百姓伸张正义,主持公道,是我大唐义不容辞的正义行为。” 李承乾说道:“这份文稿,要刊登在大唐帝国报的头版。” “要让天下百姓都知道,在我们大唐之外,还有吐蕃的百姓在受苦受难。” “我们要去解救他们,要打倒无道昏君,还乾坤一片太平。” 李义府不由激动起来。 他当然知道报纸的作用。 他这份文稿要是刊登,引起天下轰动,给他带来的名望,那是不敢想象的。 太子竟是把这个机会给他了。 李义府现在最迫切的,是需要有官位,也更需要名望。 官位有权,名望是护身符。 两者缺一不可的。 “臣明白,定当全力以赴。”李义府高声喊道。 “去吧。” 李承乾轻声一笑。 李义府的笔杆子应该还是不错的。 写出来的文稿应该能让天下百姓共情吧。 “哥哥是要用他?” 李治不由问道。 “用吧。” 李承乾随口回了一句,没有多说。 没几天。 李义府的文稿出炉,洋洋洒洒上千字。 李承乾一看这下,大为欣赏。 笔杆子果真了得。 文字最是能打动人心,同样也最是能杀人诛心。 “加班加点的赶印出来。” “三天后发行!” 李承乾顿了顿,说道:“对了,给陛下送过去御览。” 李世民拿到李义府的文稿,起初还不以为意,但一看之下,不由坐直了身子。 良久后,他才缓缓放下。 怪不得说,太子对李义府另有任用。 就从这字字珠玑,义正言辞,仁义王者的文字。 一般人写不出来,也没有这么深刻。 李世民本来觉得大唐威服四海,仁义无敌。 但这文稿,却让大唐的光环更上一层。 他李世民没有什么天可汗的头衔。 是圣天子! 是以知诸国万民都要尊奉的圣天子。 圣天子要泽被苍生,教化万民。 不管是在大唐,还是在外。 全部都是他李世民的子民,圣天子仁德慈悲不忍看流落在外的子民受苦受难,要为他们带去福泽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