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李世民也是见过那一片一望无际的大平原的。 简直是梦寐以求的耕种之所。 太子想要开发那片草原的意图,可见一般。 “能将这一片荒芜,治理成为大唐又一个粮仓,这样的官员能力,得到过检验,升迁到朝中,也是能臣干吏。” 没有什么比这更能锻炼出官员能力的。 只要是能治理好。 李承乾不吝啬给他们到中枢为官的。 这些官员,其他不问,能力绝对是优越本土官员的。 “你准备让裴行俭当这个东北大都督府的大都督?” 李世民一下明了,“他才三十不到,能担此大任?” “你可不要拔苗助长啊。” “再者,都督府有三行省的军政大权,远离中枢,权柄是不是太重了?” 拔苗助长是不是。 李承乾不太关注。 他对裴行俭寄予极高的期望,眼下就要开始培养他了。 “不,裴行俭不适合,他当个行省主官成了。” “哦?那你觉得谁可以仁大都督?” “韩瑗!” “这人是谁?” 韩瑗这人,李世民有点印象,但一时间想不起来。 能让他有印象的,想必是官职不低。 “二郎的老师。” “正四品下的官秩。” 经这么一提醒,李世民想起来了,“是你当初要的那个韩瑗是吧?” “对。” “这人倒是不错。” 李世民点头,“那另外两个行省呢?” “辽东行省,上官仪说服新罗内附,就是他。” “辽中行省,刘仁轨就比较合适。” 裴行俭就是辽北行省。 两个人都是李世民的人。 他不禁点头,道:“还是那句话,大都督府权柄太大,没有制衡的,可不好。” “陛下,二十余万的俘虏,还没有安排吧?” “你怎么想的?” “东北距离长安太过遥远,不论是有无制衡,朝廷想要发展此地,也是有心无力,鞭长莫及。” 李承乾停下脚步,望着远处吊着的众人,道:“不如,在幽州动用二十万俘虏,修一座陪都。” “一来是朝廷表明朝廷对东北治理的决心,二来是也能看着大都督府……。” 李世民豁然转身,看着李承乾,道:“这才是你的目的吧?” “陛下觉得这个陪都设想不好吗?” “可有太原了。” “太原能看幽州,幽州能看辽东三省。” 李世民凝眉想了想,没有第一时间做出答复。 李承乾却知道他心动了。 这就是环环相扣。 长安距离洛阳很近,洛阳距离太原也很近,可太原距离东北太远了。 中间没有一个支点。 怕是不行的。 在幽州设立个陪都,既能有支点,也能让二十万俘虏有用处。 这个陪都最大的作用,其实就是帮李世民看着辽东三省。 意思是不管有多远,天子威严还在,天子还看着你们。 李世民不放心大都督府的权柄,有个陪都就心安不少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