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现在流窜到上京城的难民很少,有的都是在瘟疫爆发前就过了那地界的人。 怪不得上辈子上京城早早封城后,瘟疫没波及到上京城的百姓。 未时时分(13:00),杏花村一行人抵达上京城,远远望去,巍峨的城墙伫立在前方,城门前二十米宽的护城河,坚固的守卫着这座古老的城池。 队伍还未到城门口,自城门前便排着长长的队伍。 杏花村的人一个个好奇的望着不远处那巍峨的城墙,似乎怎么看都不够。 “这个城墙好高,好大啊!”苏宝珠仰着头,随后视线又看向周围。 城门口附近,到处是小摊小贩,叫卖声不绝于耳。 “城外都这般热闹,做小生意的人这么多。” 苏音也观察着大雍朝的首都,观察着首都的百姓,他们身上穿的衣服,明显比其他州府县城的百姓要好上不少。 “爹,平日里城门口处都排着这么长的队伍吗?” “晌午前人会多一些,午后人会少些,倒是出城的人多。” 他们排在车马一行的队伍之中,排在这边的人,检查起来可比一旁挑着扁担徒步的队伍要慢些许,苏音清楚的看到,不少家丁都会给检查的守城官兵贿赂。 面对这种情况,苏音等人早已见怪不怪。 “爹,等会儿你打听一下是否有安置难民的办事处?” “行,知道了。” 轮到杏花村一行人时,各家将准备好的户籍以及一两钱一并塞给守城的兵卒,对方很满意他们的识趣。 翻开户籍,在看到他们是梅州而来,有些诧异。 “梅州,够远的?你们到上京城来做什么?”兵卒拿着户籍证明,视线打量着苏孝忠。 苏孝忠一脸无奈的叹气,“回官爷的,投奔亲戚。梅州乱了,不敢再待下去,无奈之下,只能抛舍家业,到京城来投奔亲戚。” 云州等地的暴民,波及到了豫州、梅州,此事这些兵卒都是有所耳闻。 此时听他所言,倒没说什么。 “官爷,打听一个事,城内可有安置难民之所?” 兵卒挑眉,“上京城可没什么难民过来,怎会有那等地方。我瞧着你们也不难啊?” 苏孝忠一脸苦笑,幽幽叹了一口气,“除了马车,其余的都……哎。” 兵卒不置可否,视线看向车厢,“车里什么人?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