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东宫设坛讲‘礼’,邀请天下饱学鸿儒,博学名士,前去宣讲。 此消息一经公布,迅速在长安城发酵,引起轩然大波。 事情要联系来看。 大朝议太子讲‘礼’,掀起对嫡长子继承制的站队与热议。 现在又要在东宫设讲坛。 其目的,必然是加深巩固,大朝议取得的成果。 大家是心知肚明,没有人傻到不怀疑,其中有联系,是太子使的手段。 但问题在于。 不管是与不是。 谁也没有立足点,在这事上指摘太子,有过错的。 太子用的是阳谋。 你知道我在干什么,但你就是没办法阻止我。 要阻止我? 大朝议是要过群臣,过天下人那一关。 现在。 东宫讲坛,你要过的是学术界,专心搞学问的,那一批死脑筋的人。 皇太子邀请我们去讲礼说法,你说皇太子做的不正确,是在蓄意招揽,博取名望。 你看看那些大儒名士,是什么反应。 好不容易,给我们一个光明正大,扬名天下,名垂千古的机会。 有狗东西不让我们如愿。 那还得了。 大儒名士都不需要亲自出面,说上几句阴阳怪气的话。 手下的一众门生故旧,就能堵在你大门口,骂你个七天七夜。 还不消气,觉得不过瘾,那就动笔写文。 让你见识见识,什么叫以笔为刀,以墨为血的含金量。 别说王公大臣扛不住。 爱惜名声,在乎身后名的李二,也要退避三舍,不敢置喙。 你李二连五姓七望都解决不了。 还能解决,一群就靠着名和望,视名声比性命还重的老儒们? 你敢夺他们的名与望,人家就敢拿老命跟你拼个你死我活。 最终你臭名远扬,天下唾沫,人家却被世人后代赞扬的结果。 就这。 谁敢说不是的呢? 也只有没被邀请的,满腹抱怨不公。 我好友是鸿儒,难道我就不是。 我学生是鸿儒,当老师的不是了? 我对手是鸿儒,我不是,那以后还怎么打? 太子请了他,不请我。 我的学问就要比人家低是不是?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