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不患寡患不均。 当一群为了各自的学问主张,打得脑浆都出来的人,突然发现,鸿儒名士没我份。 那特么不是破防。 是原地炸裂。 气的吃不下饭是轻的,有的人说不定直接原地挺尸。 “太子广邀天下鸿儒名士,念及路途遥远,故而讲坛设在半月之后,恭候各地大儒名士。” 东宫消息继续传出,给各路人马留出赶路时间。 受限于消息的传播,道路因素。 真正能赶到的,也就估计距离长安不远的。 远一点的,赶到长安,怕是讲坛也结束了。 这次讲坛的时间,是七天。 定下的章程,三天副讲,三天主讲,最后一天太子提问,诸讲解惑。 时间跨度,正好在除夕之前结束。 也是李承乾禁足东宫完毕之日。 “太子应允,不论是朝中官员,还是士人学子,只需要出示名帖,在东宫事前登记预约,就能进入东宫听讲。” 太学的学生很是兴奋。 这等场面,他们心情火热,迫切的想要参与其中。 好在太子仁德,就连他们只要遵守规矩,也能进东宫。 “太子如此仁厚,身份大义皆是民心所向。” “我就想不明白,堂堂赵国公,竟如此是非不分,不明大义。” “我看赵国公,名为国舅,实为国贼。” 有激进的太学生,公然指责长孙无忌。 这番指责,看似太学生说的。 但对一朝堂重臣来说,无疑是最严厉的评价。 “谁说不是呢。” “我的舅舅要是这般对我,早就跟他分道扬镳,日后定然不让他进我家一步。” 有士子高声喊道:“我乃家中嫡长子,嫡母所出,无人能长我,嫡我。” “阿耶爱我,阿母疼我。” “偏生舅舅要跳出来唱反调,不支持我继承家业不说,还说其他兄弟更适合继承。” “他算什么东西啊。” “简直是离经叛道。” 消息就是在传播中逐渐变味的。 长孙无忌在朝上一字没说,现在已经传出他偏向魏王,坐视了他反对嫡长子继承制。 “我看啊,赵国公就是不知好歹,他家嫡子众多,是觉得家族太兴旺,要折腾折腾。” “哈哈,我不知道赵国公嫡长子长孙冲,现在怎么想的,肯定会怨恨不已吧。” “谁知道呢,肯定窝火啊,好端端的,能嗣封爵位,不想,人赵国公还想着其他嫡子呢。” “说实话,可能赵国公没那心思。” “没那心思,你能说其他嫡子没心思?少奋斗多少年啊,其他子嗣能不心动?” 太学生胆子就是大,什么都敢说的。 第(2/3)页